
Z世代覺醒的降噪人生!品牌突圍關鍵在「體驗」
隨著 Z 世代逐漸成為市場主力,品牌行銷正面臨全新挑戰。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「社群媒體排毒」(Social Media Detox),暫別 IG 與 TikTok,這一世代正由「FOMO(fear of missing out,害怕錯過)」轉向「JOMO(joy of missing out,享受錯過)」,手機不再是生活的絕對核心,「體驗」與「真實感」成為理想生活的關鍵指標。
Z 世代擺脫數位焦慮 回歸真實生活
根據 Nielsen 資料顯示,15-29 歲族群對手機依賴的比例近年持續下降,實際案例包括哈佛大學學生自發推動「Appstinence」社群戒斷運動,以及「Light phone」啞吧手機一上市便售罄,皆反映出 Z 世代正積極尋回生活節奏的自主權。營業 11 部副理陳郁夫指出:「Z 世代不再被動接受資訊,他們更傾向選擇性接收,把時間留給真正有價值的內容與活動。」

小鎮旅行 × 清醒派對 體驗至上的生活態度
根據Booking.com《Z世代旅人趨勢調查》顯示,超過半數台灣 Z 世代期待展開小鎮之旅,以感受慢生活與在地連結;同時,日間「清醒狂歡」(coffee raves)興起,以咖啡與茶取代酒精,提供健康社交空間並降低派對成本。這些趨勢顯示,Z 世代重視「清醒感」、「真實感」與「生活品質」,從旅遊到社交場域,都在尋找能深刻體驗生活的方式。營業 11 部課長廖珮汝表示:「Z 世代不再追求極端刺激,而是傾向低干擾、高共鳴的選擇,這對品牌設計體驗提出了更高要求。」
體驗大於曝光 建立長期品牌資產
在媒體使用習慣轉變下,Z 世代對手機廣告的注意力持平,反而對電視與戶外媒體的記憶度有所提升。品牌若要與他們建立長期連結,需跳脫單一數位投放策略,結合電視、戶外、交通等媒體,並融入符合目標族群價值觀的內容設計,才能提升認同感與信任度。

貝立德認為,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單靠曝光已難以打動 Z 世代,品牌必須以體驗深化理解與情感連結。例如,酒類與飲料品牌透過線下實體活動創造接觸機會,不僅在真實生活中融入品牌價值,也透過參與機制放大社群聲量,累積長期品牌資產。在 Z 世代「覺醒浪潮」下,品牌唯有將「體驗」置於核心,並以多元媒體管道深化內容價值,才能真正與新世代消費者同頻共振,開創長期成長的新契機。